昨天,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相关机构代表相聚上海,参加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成员大会暨 2025 年度工作会议。会上,长三角“人工智能+”数据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上海市软件信息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专家服务基地(国家级)启动,为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2022年8月,在科技部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府部门指导支持下,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成立。这个由上海科学院、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的联盟,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为使命,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的应用技术研究,致力于整合长三角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打造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速盈所,为区域高端产业提供支撑。
昨天举行的会议明确了联盟第二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名单,交流后续工作计划,促进信息共享、能力共建、资源共创。上海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真荣表示:“联盟成员单位要牢牢把握‘创新’‘协同’‘组织’三个关键词,开展联合攻关,解决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需求。”
上海市软件信息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专家服务基地(国家级)启动。
会上启动的上海市软件信息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专家服务基地(国家级)锚定“长三角技术协同枢纽、全国产业赋能平台”定位,聚焦科学仪器、区块链、数据可信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将构建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
在科学仪器领域,上海正在建设“科学仪器创新港”。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工具,不仅直接决定了科研实验的精度、灵敏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效率和研究方向。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高端科学仪器长期依赖进口,急需加快推动科学仪器的本土化研发和生产。为落实去年12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上海科学院在市科委和松江区政府支持下,牵头建设“科学仪器创新港”,打造世界级高水平科学仪器研发与创新服务平台、国际化开放型科学仪器创新社区,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仪器创新策源高地。
聚焦集成电路,会议发布了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高压碳化硅功率器件技术,浙江大学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联合研制出10千伏等级SiC MOSFET芯片,基于该芯片的万伏级超高压大功率模块可应用于电力系统直流断路器、固态变压器等装置,具有显著的工程牵引效应,是我国实现高端电力电子“弯道超车”的关键技术突破口。
长三角“人工智能+”数据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启动。
聚焦人工智能,长三角“人工智能+”数据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在会上正式启动。这家实验室由上海软件中心和南京安讯科技公司共同牵头建设,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协同赋能重要行业,联合研发“可信大模型”等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探索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文旅、政务、通信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落地。
聚焦生物医药,联盟实验动物与生物技术专委会成员单位——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发布了长三角比较医学与实验动物资源信息网站速盈所,邀请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入长三角模式动物共享资源库,携手共建模式动物的创新生态。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